BUIDL币是贝莱德(BlackRock)推出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BlackRockUSDInstitutionalDigitalLiquidityFund(BUIDL)的加密代币,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美国国债等现实世界资产(RWA)代币化。该基金于2024年3月由贝莱德与Securitize合作推出,底层资产包括现金、美国国库券和回购协议,每个BUIDL代币锚定1美元,并通过Rebase机制按月分配收益。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发行的代币化基金,BUIDL凭借合规架构与机构级信用背书,迅速成为RWA赛道的标杆项目,截至2025年7月其规模已突破24亿美元,其中91.8%的流通量集中在以太坊链上。
BUIDL币的发展前景备受市场关注。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布局区块链领域,代币化美债市场规模在2025年飙升至67.7亿美元,占RWA总规模的27%,而BUIDL以24.1亿美元的规模稳居代币化美债基金榜首。其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合规+收益”的双重属性:一方面,通过Securitize的SEC注册资质和BlackRock的信用背书,BUIDL满足了机构投资者对合规性的严苛要求;另一方面,4.12%的年化收益率使其成为稳定币发行商(如Circle)和DeFi协议的首选储备资产。行业预测,贝莱德将BUIDL扩展至Solana等高性能公链,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,甚至可能重塑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的运作模式。
在市场优势层面,BUIDL币的创新设计解决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衔接痛点。其采用需许可的ERC-20标准,通过白名单机制确保合规流转,同时支持24/7实时申购赎回,显著提升了资金效率。Ethena推出的稳定币USDtb将70%储备配置为BUIDL,而Curve等DeFi平台也通过Elixir协议引入BUIDL作为抵押品。这种“机构级底层资产+链上可组合性”的架构,使得BUIDL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稳定性,又具备了加密资产的流动性优势。据DefiLlama数据,2025年以太坊链上仅BUIDL相关的稳定币和RWA协议锁仓量就超过50亿美元。
从使用场景看,BUIDL币已渗透至跨境支付、交易所保证金、企业金库管理等多元领域。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生效后,渣打银行等机构尝试将BUIDL作为港元稳定币的储备资产;京东科技则探索通过BUIDL降低跨境支付成本。在加密原生生态中,BUIDL既是Ethena等收益型稳定币的底层支撑,也被FraxFinance等协议纳入多资产抵押篮子。更贝莱德正推动BUIDL与摩根大通Onyx网络、Coinbase存款代币等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对接,逐步构建起连接TradFi与DeFi的“数字美元走廊”。